它是什么?
「慧作」以 “重塑健康办公生态” 为核心,定位为一款集护眼照明、健康监测、智能交互于一体的桌面办公设备,通过科技手段化解办公场景中的隐性健康风险,同时提升工作效率,让 “高效” 与 “舒适” 不再矛盾。
你的灵感
「慧作」的设计灵感源于对现代办公场景中 “人与工具” 关系的反思,围绕三个维度展开:一是捕捉办公族易忽略的隐性健康消耗,用技术将其显性化并主动干预;二是破解效率与舒适的矛盾,让二者形成正向循环;三是回归办公场景仪式感,以 “场景共生” 理念让设备成为载体,践行办公应是可持续状态的理念。
如何运作?
“慧作”的核心功能设计围绕办公场景的健康与效率需求展开,运转逻辑注重智能适配与自然交互: 护眼照明系统通过环境光传感器实时监测光线,动态调节色温(3000K-6500K)和亮度(50-500lux),还能联动屏幕亮度补偿光线骤变;同时提供阅读、会议、休憩等场景化光模式,贴合不同办公状态。 无感知健康守护借助毫米波雷达监测坐姿,45分钟坐姿不正时通过灯光闪烁、语音提示及拉伸动画提醒;环境传感器监测空气质量,超标时启动静音风扇并推送改善建议;摄像头识别用眼状态,连续盯屏1小时后以灯光变色、语音和倒计时提醒休息。 智能交互支持“慧作+指令”的免唤醒语音操控,响应迅速;专注模式开启后,自动屏蔽通知、调低噪音并切换灯光,结束时以灯光渐亮和震动提醒;与日历同步,通过灯光闪烁、语音提示管理日程和任务,避免干扰工作。
设计过程
一、草图阶段:聚焦痛点勾勒形态 以快速迭代为核心,手绘 200 余张草图转化灵感: 摒弃分离式传感器设计,将毫米波雷达、摄像头集成于灯柱,实现技术 “隐形”; 敲定 “脉冲闪烁”“色温渐变” 等柔和灯光语言,避免干扰办公; 经 1:1 纸模测试,选定 “触摸滑动 + 阻尼反馈” 的灯柱调节方式,贴合无意识操作习惯。 筛选 3 个方案深化,将灯柱与底座衔接处锐角改为圆弧,兼顾极简风格与安全性。 二、建模阶段:数据支撑功能落地 用 Rhino 与 SolidWorks 将草图参数化: 灯柱内部分为照明、传感器、动力模块纵向布局,精准预留各组件空间(如毫米波雷达需 5cm 无遮挡区); 灯柱 30-50cm 高度调节经千次测试,确保 “轻推即动”;灯头 180° 旋转采用双轴铰链,寿命超 5 万次; 2.4 英寸电子墨水屏最终定位于灯柱侧面 30° 倾斜角(距底座 15cm),实现 “余光可及”。 1:2 精度模型可完整模拟动态效果,为渲染奠基。 三、渲染阶段:质感传递平衡感 Keyshot 渲染凸显 “办公伴侣” 定位: 选定 “深空灰 ABS + 阳极氧化铝” 材质,金属表面 300 目磨砂兼顾质感与触感; 场景融入自然光与办公元素,添加咖啡杯、便签等细节,传递生活气息; 动态渲染展示专注模式灯光渐变、坐姿监测提醒等功能,经 5 轮测试调整 12 处细节。 从草图到渲染,「慧作」始终以 “健康与效率平衡” 为核心,让用户感受 “被理解” 的温度。
它有什么不同?
「慧作」以 “重塑健康办公生态” 为核心,定位为一款集护眼照明、健康监测、智能交互于一体的桌面办公设备,通过科技手段化解办公场景中的隐性健康风险,同时提升工作效率,让 “高效” 与 “舒适” 不再矛盾。
未来计划
一、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进阶:融入先进 AI 算法,通过深度学习分析用户长期办公习惯与健康数据,提供个性化方案,如依据疲劳数据在周末自动调整为舒缓办公环境。 功能拓展与融合:实现与电脑、手环等办公设备联动,多维度提醒用户活动、优化会议流程;拓展至移动和户外办公场景,提升续航至 24 小时,配备环境自适应传感器。 个性化定制深化:允许用户定制功能模块,如程序员的代码阅读护眼模式,设计师的色彩还原照明模式,贴合不同职业需求。 二、后续步骤 技术研发:组建 AI 团队并与高校合作,投 500 万元,6 个月搭算法框架,12 个月完成测试;3 个月确定合作品牌,18 个月内实现主流设备联动。 用户反馈与优化:搭建线上反馈社区,以积分奖励收集建议,每半年更新功能、每年优化外观。 市场与生态:每年在 5 个一线城市办线下体验活动,投放线上广告;9 个月内搭建开发者平台,吸引第三方开发插件,丰富产品生态。 期望「慧作」成为办公场景中懂用户的智能伙伴,引领健康高效办公潮流。
在 上分享本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