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是什么?
双R应急模块化救援智能无人机运用模块重组的方式,可以搭载生命探测、定位、救援救生指引等模块功能。同时适用在水域和空域的协助救援,救援需求及难点,海上救援,物资运送,空中援助
你的灵感
在全世界范围内,每三个月就会有63起事故,平均三天两起,可见突发事故频发,而海上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,要考虑救援的便捷性,在创意方面,我尝试用模块的方式以及绳索来作为本次设计的创意点,对于模块化可以节约空间,更加快速到达现场,绳索可以投放物资以及其他功能
如何运作?
安装物资和救援设施进行快速的远程运送,生命信号检测仪器发现幸存者位置,产品设有多处挂物钩,可运送多数物资。 进行准确投放物资或救援设施,可暂停一处尼龙绳带的转动,使之降落下来,不仅可以缓解海上遇难者的下降风险,还可以捆绑运送物资。 救援无人机已经定位了灾难发生地中被掩埋的受灾人员,智能无人机自动语言进行对幸存者的情绪安慰:我们是救援队伍,我们已经找到你们了。请坚持住,等待我们的救援! 受灾地区偏远?先用无人机运送物资,保证幸存者情绪稳定!
设计过程
每在全球范围内三个月就会有63起事故,平均三天两起,可见突发事故频发,由于许多事故都是关于海上救援,物资运送,空中援助,在这些救援过程中,考虑到及时,方便,以及空间的利用合理,在设计构思初,尝试用模块去处理收纳的问题,在物资配送方面,尝试在无人机上安装绳索,用于配送以及侦察。在设计过程中,绳索的材料以及投放方式成为其中大的痛点。首先大胆尝试用绳索充当螺旋桨。在无人机四周安装小型的螺旋桨,用于维持机身平衡。最终效果不错
它有什么不同?
核心功能,对比精准垂直投送 + 绳索回收 多数为空投释放(直接抛落),适用场景 复杂地形(悬崖、洪流、高楼、废墟间隙) 开阔地带或简单地形,市面上主流救援无人机确实很少专注这个功能。大疆等厂商的解决方案多是“抛投式”,更适合开阔地带。而用户设计的绳索系统更像“垂直物流”,能解决峡谷、高楼等特殊场景。这个差异点很有价值,但实现难度也更高。通过绳索精准投送系统,不仅提升了物资送达率,更重新定义了“人机协同救援”的边界: 物理连接:绳索成为延伸的生命线,实现无人机与受困者的物理交互; 战术革新:救援队可先投送通讯设备指导自救,再制定后续方案,大幅提升效率; 成本可控:比直升机吊运风险更低,比人工徒步送物资更快更安全"
未来计划
未来的可折叠便携应急救援无人机,将是高度智能化、多功能化、强鲁棒性、极致易用且深度融入应急体系的空中智能节点。其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材料科学、机械设计、人工智能、通信技术、能源技术、传感器技术以及应急救援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。 我特别希望看到实现的突破是: 在断电断网的灾区,救援人员打开背包,取出一个书本大小的盒子,抛向空中,无人机瞬间自动展开,无需任何操作即开始自主飞行。它能穿透烟雾和黑暗,精准识别废墟下的生命体征,自动将坐标和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;它能携带救命药品精准投送到受困者窗前;它能瞬间在断崖和洪流上空架起通信桥梁... 这一切,在几分钟内完成部署,成为救援力量的倍增器。💪🏻 实现这一愿景需要产学研用各方的紧密协作和持续投入。每一次技术的突破,都可能在未来挽救更多生命,减少灾害损失,意义重大。像DJI Matrice 3D/3TD这类现有产品的折叠设计、多负载能力及夜视功能,已经展示了这一方向的巨大潜力,未来的发展将更令人期待。
奖项
陕西省工业设计大赛铜奖
在 上分享本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