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at it does
(1)集成环境感应、节律调节、香薰集成等功能,通过灯光多档调节与自调节,结合香薰与光疗,实现更科学、精准的睡眠干预。 (2)利用语音设置节律调节功能,精准控制褪黑素分泌,帮助用户调节作息。 (3)借助红外传感实现老人起夜时的定向照明,且支持将照明装置取下,提升特殊场景下的使用体验,全方位满足用户的睡眠改善需求,为用户营造更舒适、健康的睡眠环境。
Your inspiration
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(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.8亿,其中68%为60-75岁年轻老人),睡眠障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——该群体中56%存在夜醒≥2次/晚,32%长期依赖安眠药。然而现有助眠产品存在显著缺陷:传统台灯固定色温(如480nm蓝光)抑制褪黑素分泌>60%;独立香薰机倾倒泄漏风险高;智能设备依赖APP操控,老年用户触屏失误率超62%。与此同时,光生物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:NASA光谱技术证实590nm琥珀光对褪黑素抑制率仅7%。且市面上存在普通的睡眠辅助台灯,其特点在于仅具备基础的灯光亮度调节功能。此类台灯功能较为单一,仅能提供简单照明,缺乏环境感应、节律调节等综合性睡眠干预功能,也未将香薰与光疗有效结合,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睡眠改善需求。
How it works
1、光生物学原理应用:基于光生物学理论,精准设计灯光光谱。通过调节不同波长光线的强度和照射时间,影响人体褪黑素分泌,进而调节睡眠节律。例如,在促进睡眠阶段,采用特定波长的暖色调光线,刺激褪黑素分泌;在唤醒阶段,则使用模拟日光光谱的光线,抑制褪黑素分泌,帮助用户自然清醒。 2、节律调节技术:设置节律调节按钮,支持语音设置抑制区和促进区。结合用户输入的作息时间与睡眠需求,通过算法计算出最佳的褪黑素分泌调节方案,自动控制灯光的变化节奏和香薰释放时间,实现个性化的睡眠节律调节,帮助用户建立健康的睡眠周期。 3、多档灯光调节与智能控制:具备亮度调节按钮,支持多档手动调节,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。同时,结合环境感应和用户使用习惯,实现灯光的自动调节。此外,设置开关按钮实现便捷的灯光启闭控制,长按特定按钮可实现定向照明装置的拆卸,满足应急照明等特殊需求。 4、香薰与光疗集成技术:将香薰系统与灯光系统深度融合,不同的香薰气味搭配相应的灯光效果。例如,薰衣草香型搭配柔和的暖黄色灯光,增强放松助眠效果;薄荷香型搭配清爽的冷白色灯光,用于唤醒时提升醒脑作用。 5、老人起夜关怀技术:采用红外传感技术,当监测到老人起夜时,自动亮起低亮度的暖红光,并开启定向照明功能,避免强光刺激影响睡意,同时为老人提供安全照明。
Design process
一、市场需求调研(1-2 周) 采用 “线上问卷 + 线下走访” 结合方式:线上投放 问卷,覆盖 20-70 岁人群,重点统计睡眠问题类型、现有助眠产品使用情况及功能期待;线下走访 10 家家居卖场、5 家养老机构,观察用户选购习惯。结果显示:68% 受访者认为现有台灯 “功能单一,无法匹配睡眠场景”,90% 老年用户希望 “起夜时灯光自动亮起且不刺眼”,明确了 “精准助眠 + 场景关怀” 的设计方向。 二、研究背景与核心原理验证(2-3 周) 梳理现有技术文献,发现光波长、照射时长与褪黑素分泌呈强相关性。通过搭建实验模型,测试不同波长光线对 10 名志愿者的影响:睡前 1 小时使用 590-620nm 暖光,褪黑素分泌量提升 23%;唤醒阶段使用 6500K 模拟日光,清醒度评分提高 30%。同时验证香薰与光的协同效应,确定薰衣草 + 暖黄光、薄荷 + 冷白光等 3 组最优搭配,为功能设计提供科学支撑。 三、用户分析与深度访谈(1-2 周) 将目标用户划分为三类: 职场人群(25-40 岁):核心需求是 “快速入睡 + 规律作息”,痛点为 “睡前玩手机后难入眠”; 老年群体(60 岁以上):核心需求是 “起夜安全 + 低刺激照明”,痛点为 “强光易打断睡眠”; 敏感睡眠者(全年龄段):核心需求是 “环境适配 + 身心放松”,痛点为 “香薰与灯光需手动配合”。 对 20 名典型用户进行 1 对 1 访谈,记录使用场景细节,如老人起夜习惯 “扶墙行走”,据此确定定向照明角度需覆盖地面 1.5 米范围。 四、痛点与竞品分析(1 周) 痛点总结为四类:功能割裂(光与香薰独立)、调节被动(需手动操作)、场景缺失(无起夜适配)、节律粗放(无法精准控褪黑素)。对比 5 款主流产品:普通调光台灯无香薰功能,专业助眠灯缺乏红外传感,养老台灯无节律设计,明确本设计以 “光疗 + 香薰 + 传感” 集成形成差异化优势。 五、可行性分析(1 周) 技术上,红外传感器、可调光 LED 模块、香薰雾化组件均为成熟供应链产品,成本可控;算法层面,基于用户作息的节律调节模型可通过现有睡眠数据训练实现。生产上,初期小批量试产成本约 80 元 / 台,定价 199-299 元具备市场竞争力。 六、设计落地(4-6 周) 草图设计:绘制 20 + 方案,确定 “圆形底座 + 可旋转灯头” 形态,预留香薰槽与传感模块位置; 建模渲染:用3DMAX完成结构建模,重点优化灯头拆卸结构,确保单手可操作; 功能设计:设置语音唤醒键、节律调节键,嵌入环境光传感器,实现 “手动 + 自动” 双模式
How it is different
(1)功能综合性更强:突破单一照明局限,集成环境感应、节律调节、香薰集成等多重功能,形成 “光疗 + 香薰 + 监测” 的闭环睡眠干预体系,能满足用户从节律调节到助眠、起夜关怀等多样化需求。 (2)干预科学性更高:基于光生物学原理,摒弃传统台灯固定色温(如 480nm 蓝光)对褪黑素的强抑制性,可通过节律调节按钮语音设置抑制区和促进区,精准控制褪黑素分泌,更符合人体睡眠生理规律;同时将香薰与光疗结合,发挥协同助眠作用,而非两者的简单叠加。 (3)智能与人性化兼具:具备环境感应能力,能根据老人起夜等场景自动亮起暖红光并开启定向照明,且支持照明装置拆卸,适配特殊需求;操作上通过实体按钮实现核心功能,避免智能设备依赖 APP 操控导致的老年用户触屏失误问题,更易上手。
Future plans
开发层面:先完成功能原型迭代,重点测试光生物学调节精度、红外传感灵敏度及香薰 - 光疗协同效果,邀请 100 + 目标用户(如睡眠困扰者、老年家庭)试用并收集反馈;同步优化成本结构,确定核心组件供应商,完成量产可行性验证。 商业计划:初期聚焦中高端家居及养老市场,定价兼顾技术溢价与市场接受度;线上通过睡眠健康 KOL 种草 + 电商直营,线下与智能家居卖场、养老机构合作体验;首年目标覆盖 10 万用户,通过用户数据优化算法,形成 “硬件 + 睡眠方案” 的盈利模式。 未来目标:短期(1-2 年)成为细分领域标杆,迭代出适配儿童、倒班人群的版本;长期(3-5 年)接入健康监测生态,实现睡眠数据与体检数据联动,最终构建 “硬件 + 算法 + 服务” 的睡眠健康生态,推动光疗助眠技术成为行业标准。
Connect